洛陽標志性建筑“九龍銅鼎”的傳說
洛陽九龍銅鼎,位于古都洛陽老城區(qū)金業(yè)路與中州路交匯處,是洛陽的一座標志性建筑。九龍銅鼎建于1994年4月,33米高,代表東周、東漢、魏、西晉、北魏、隋、唐、后梁、后唐等9個朝代在這里建都。
傳說大禹曾鑄了“九龍神鼎”,以后各代帝王均將此鼎當作國家權(quán)力的象征。商湯滅掉夏朝以后,得到了此鼎,在商朝遷都于殷時,將此鼎運到了商都朝歌。
武王伐紂,滅商大軍攻進商都,在商朝的太廟中找到了此鼎。當時周武王心中非常高興,迅速組織力量計劃將此鼎運回周王朝統(tǒng)治中心鎬京,并以此鼎來象征自己取得政權(quán)。
九鼎是王權(quán)的象征,鎮(zhèn)國之寶器,只有放在象征社稷的太廟才行,而洛陽的太廟太小,需建一新的大殿方可安放九鼎。”周成王聽完周公的話,就下令在洛陽修建新的太廟,選召天下能工巧匠用了幾個月時間,終于修建成了一座宏偉壯麗的太廟。
太廟建成以后,周成王召集百官,由周公主持在太廟里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儀式,周王朝的統(tǒng)治在此時方走向了正軌。此后的洛陽與西部的鎬京均成為周朝的都城。如今九龍銅鼎已經(jīng)是千年帝都洛陽的標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