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著名的四大銅鼎
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。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,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。直到現在,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,在我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四大銅鼎,你都知道分別是什么嗎?
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后期(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)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,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 土,因其腹部著有“司母戊”三字而得名,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。鑄銅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,又稱司母戊大方鼎,高133厘米、口長110厘米、口寬79厘米、重 832.84千克,鼎腹長方形,上豎兩只直耳,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,是中國目前已發(fā)現的最重的青銅器。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。
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器物。道光末年出于陜西省岐山縣。由作器人毛公(廠音)得名。直耳,半球腹,矮短的獸蹄形足,口沿飾環(huán)帶狀的重環(huán)紋。銘文32行499 字,乃現存最長的銘文:完整的冊命。共五段:其一,此時局勢不寧;其二,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外;其三,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,著重申明未經毛公同意之 命令,毛公可預示臣工不予奉行;其四,告誡勉勵之詞;其五,賞賜與對揚。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。
大克鼎是西周孝王(公元前10世紀末)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,在古代社會里 曾是統(tǒng)治階級劃分等級和權力的標志。 鼎也有烹煮肉食,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。 大克鼎為西周后期著名重器,清光緒年間出土于陜西扶風法門寺任村. 同出器物多件,都屬于一個名叫克的貴族。 大克鼎形體巨大,高93.1厘米,重201.5公斤??谘仫棲F面紋,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。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,字體工整,筆勢圓潤,銘文前段14行有 陽線格欄,后段格欄制范時除去。銘文用筆厚重質樸,筆勢遒勁雄偉,形體舒展、挺拔,雖用圓筆,也有其偉岸與雍容之態(tài)度?!按罂硕Α背鐾劣谇迥┙鹗瘜W和金石 書法鼎盛時代,故其銘文書法在當時倍受推崇。
四羊方尊于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(xiāng)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,現藏于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。四羊方尊是我國現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,高58.3厘米,重近34.5公斤,方口,大沿,長頸,高圈足。頸飾三角夔紋和獸面紋。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,龍首探出器表,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間。肩部四隅是四個卷角羊頭(羊在古代寓意吉祥),尊腹即為羊的前胸,羊腿則附于高圖足上。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,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。圈足上是夔紋,全體飾有細雷紋。器四隅和中間等分線上都沒有棱脊。整個器物給人以雄渾厚重之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