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銅鼎鑄造文物都有哪些
在我國歷史上銅鼎鑄造起源于夏朝,相傳,夏朝初年,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,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,鑄造九鼎,象征九州,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、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,以一鼎象征一州,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,自此,九鼎成為了夏朝、商朝、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(quán)的傳國之寶。
歷史上著名的鑄銅司母戊鼎,形制巨大,雄偉莊嚴,重832.84千克,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。器腹部內(nèi)壁鑄銘“司母戊",是商王母親的廟號?!八灸赋伞鼻嚆~方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,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后再裝范澆鑄而成。
鑄造此鼎,所需金屬原料超過1000千克。制作如此大型器物,在塑造泥模、翻制陶范、合范灌注等環(huán)節(jié)中,存在一系列復(fù)雜的技術(shù)問題?!八灸感纭鼻嚆~鼎的鑄造,充分說明商代后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(guī)模宏大,而且組織嚴密,分工細致,足以代表高度發(fā)達的商代青銅文化。
商代乳丁紋青銅方鼎,是目前已發(fā)現(xiàn)的商代前期體積最大的青銅器、器立耳,口近正方形,折沿,腹部呈方斗形,壁微斜,平底,下承四柱足,中空。腹部四壁兩側(cè)緣與下緣飾乳丁紋,上腹部與四足上部飾帶狀饕餮紋。
商代子龍青銅鼎,為商代末期的文物。其造型雄偉,是商代圓鼎中體積最大的,而且鑄造精細?,F(xiàn)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。該鼎通高53厘米,口徑45.5厘米,腹圍148厘米。該鼎附耳,直腹,獸蹄形足,并附蓋,蓋上有環(huán)和三個變形的鳥狀鈕,共有銘文六十字,分布在鼎蓋內(nèi)、口沿、腹部等處。銘文記載了楚幽王為慶賀勝利用繳獲的兵器鑄成此鼎的經(jīng)過并用于祭祀的史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