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古銅鼎的發(fā)展時期
銅鼎在我國歷史上被列為傳國重器,是國家權(quán)利地位的象征,因此鼎字也被賦予了尊貴盛大等含義,到了現(xiàn)在還有很多人會選擇在家中擺放一尊仿古銅鼎,不僅裝飾環(huán)境還彰顯主人家的身份。
仿古銅鼎的制作要先了解銅鼎的歷史演變,主要分為幾個時期,初期:夏代——由于銅的冶煉工藝尚不成熟,且材料難得造成現(xiàn)今所出土的夏代青銅器種類稀疏,至今為止出土的夏代青銅器是“ 乳釘紋爵”。
盛行期:商代(商代遷都殷(今 河南安陽)以后至西周前期,約為商王武丁到西 周穆王時期)——此時的青銅器體形厚重,造型規(guī)整,紋飾華麗,體現(xiàn)出一種獰厲之美。例如: 司母戊方鼎、獸面紋方鼎、乳釘紋方鼎、克鼎、子龍鼎等。
周代的鼎分為三大類:鑊鼎、 升鼎、 羞鼎。鑊鼎形體巨大,多無蓋,用來煮白牲肉。升鼎也稱正鼎,是盛放從鑊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。羞鼎則是盛放佐料的肉羹,與升鼎相配使用,所以也叫“ 陪鼎”。
成熟期:西周(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)——春秋時期古人發(fā)明了“失蠟法”“分鑄法”“錯金銀”技術(shù),使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造型更加別致、繁復(fù)。代表作有;蓮鶴方壺。
春秋中期至戰(zhàn)國時期——青銅器中的鼎,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,其后實用意義逐漸減弱,成為權(quán)勢的象征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