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釘紋銅鼎的器形
在1974年鄭州市張寨南街無意挖到幾件青銅器,其中就有一件乳釘紋銅鼎,這件方鼎是先秦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立國重器,也是目前人類所能認知的年代最早、鑄造最為完美、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。同時也是最早裝飾饕餮紋與乳釘紋的中國禮器。
該器器身四面都有獸面紋,邊緣裝飾乳釘紋,足部是空心的,上大下小。方鼎采用分鑄法,先鑄銅鼎耳,在鑄造鼎腹時將耳鑄結(jié)在一起,最后將鼎足與腹部鑄結(jié)。
為使其牢固,還將足與腹底結(jié)合的周邊加厚。鼎一般用來烹煮和盛放肉食,在祭祀、宴會上使用。這件鼎出土?xí)r器底和足部有煙熏痕,說明它曾使用過。
此鼎形體高大,鑄造如此大的器物對商代冶鑄工匠來說,確實是一件不易之事。因為銅液熱得快,冷卻也快,澆鑄必須在短時間內(nèi)完成。當(dāng)時熔銅,每個熔爐一次約可熔12.5千克,照此計算,鑄造此鼎需要7個熔爐同時熔銅。
為保證器物成功,工匠們采用了分鑄法。從鼎上鑄造痕跡觀察,是先鑄鼎耳,再鑄鼎腹,后鑄四足。鼎耳鑄好后,在鑄造鼎腹時將耳鑄結(jié)在一起;為了使鼎足與腹部鑄結(jié)牢固,將足上端與底部接合的周邊加厚,使足和底部嚴密結(jié)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