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定鼎”出自哪里
鼎是國家祭祀的重器,天子、諸侯王位的象征。天子九鼎,諸侯不得超過七鼎,這是禮制的規(guī)定,但春秋時期早已是禮崩樂壞,諸侯不遵制,屢屢犯上作亂已是常事,如鄭國當(dāng)時僅是諸侯國,鑄銅鼎不得超過七鼎,可是從鄭國春秋時的墓葬中發(fā)掘出來的就有九鼎,這是禮制規(guī)定的,反映出當(dāng)時諸侯坐大,天子無力統(tǒng)攝的現(xiàn)實情況。
古代對祭祀神靈看得很重,尤其是宗廟社稷的祭祀,鼎是最重要的祭器,也只有天子才有資格主持宗廟祭祀。比如三國時,蜀漢政權(quán)的劉備死后,其子劉禪繼位,就曾對諸葛亮說,祭祀有寡人,我只管宗廟祭祀,其他軍國大事概由丞相做主。中國是一個有著慎終追遠(yuǎn)傳統(tǒng)的民族,《左轉(zhuǎn)》里面就說到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?!币粋€國家最大的事情,就是祭祀和戰(zhàn)爭。宗廟社稷是國家存亡的象征,即便是天子,也不敢對宗廟所在地輕易用兵。
《左傳》里有一篇文章《馮諼客孟嘗君》,就寫了這樣一件事,孟嘗君是齊宣王的弟弟,齊國的丞相。有一個典故大家都知道,濫竽充數(shù),就是寫齊宣王和齊瑉王父子欣賞音樂的故事。齊宣王死了以后,他的兒子齊瑉王繼位為國君,他不想讓他父親時的丞相孟嘗君,再繼續(xù)做他的丞相,想罷免孟嘗君。孟嘗君的一個門客叫馮諼,為孟嘗君營造三個藏身的洞穴,這就是狡兔三窟成語的出處,狡兔三窟中的其中一窟就是,讓孟嘗君向齊瑉王要求把宗廟中的一部分祭器,送到孟嘗君的封地薛地去,在那里再建一所宗廟,這樣的話,將來孟嘗君即使犯了大罪,只要躲到封地去,齊瑉王也沒有辦法進攻他,因為那里是宗廟所在地,天子不得對宗廟所在地用兵,如果對宗廟所在地用兵,那會受天下人的攻擊,認(rèn)為是大不孝,不孝何以治天下,這會動搖他的天子之位。
所以,一般誰都不敢這樣做。由于宗廟祭祀是最重要的事情,所以宗廟祭祀用的器物也就顯得特別重要。在青銅時代,鑄銅司母戊鼎是宗廟祭祀中最重要的器物。所以鼎在夏商周三代時期看的特別重要,是國家權(quán)利和威勢的象征。國滅則鼎遷,夏朝滅,商朝興,九鼎遷于商都亳;商朝滅,周朝興,九鼎又遷于周都鎬(hào)京。從夏朝、商朝到周朝,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“定鼎”。
電話:13722252255/0312-5646196
網(wǎng)址:http://hlgdz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