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鼎什么時候和改朝換代聯(lián)系在一起
大家都知道,銅鼎是古代的禮器。而在鼎成為祭祀禮器之后,很快演化為國之重器,與政治的關系日益密切?!兑捉?jīng)》有云:"革物者莫若鼎,故受之以鼎"(《易經(jīng)?序卦傳》)。還說:"革去故也,鼎取新也"(《易經(jīng)?雜卦傳》)。這說明在很早的時候,銅鼎和改朝換代就聯(lián)系在一起了。
《史記?封禪書》說:"黃帝采首山銅,鑄銅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髯下迎黃帝。"傳說,黃帝鑄造完成了三只寶鼎,但是不久就失傳了。到了夏朝,"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,皆嘗亨觴上帝鬼神"。從此,九鼎也就成為王權的象征,傳國的寶器。"桀有亂德,鼎遷于商"。周滅商,成王又遷鼎于洛邑。
關于九鼎的鑄造,周朝的王孫滿有過一個很經(jīng)典的解釋:"昔夏之方有德也,遠方圖物,貢金九牧,鑄鼎象物,百物而為之備,使民知神奸。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,螭魅魍魎,莫能逢之。用能協(xié)于上下,以承天休"。這說明,鼎的鑄造在當時政治生活中是極為重要的一件大事,但是它的意圖又并不限于表現(xiàn)統(tǒng)治者的權威,還有為百姓祈福、保佑平安的善良用意。
鼎的祭祀重器的地位,決定了其使用也有著嚴格的程序和特殊的含義。在西周時期的用鼎制度(也稱列鼎制度)規(guī)定:"天子九鼎,諸侯七,卿大夫五,元士三也"(《春秋公羊傳》)。各鼎所盛的肉食也有規(guī)定,九鼎盛牛,稱為太牢,以下依次類推。后來,列鼎制度廢除,但是這一制度賦予鼎權力地位的象征意義卻保存了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