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國時期銅鼎的形制是怎樣的
秦國時期銅鼎的形制是怎樣的?秦代青銅器產(chǎn)生于青銅時代的晚期,在我國青銅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,體現(xiàn)出獨特的設計思想和特征,具有卓越的科學功能,并對當今設計有很大的啟示作用。秦代青銅器很多都是素紋,大部分銅鼎還是鑄造的。
并不是秦代青銅器少,而是秦代時間短,在青銅器斷代時候缺乏必要的標尺。大部分被算到戰(zhàn)國晚期或者西漢早期去了,除在秦始皇陵園范圍內(nèi)確切考古出土的,可以確認為秦代。秦代青銅器時間過長上面帶走銅綠。秦文化興起于西周初年,在今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(fā)現(xiàn)的秦西垂陵園,出土過秦公簋、秦公縛、秦公鼎等重器,這一時期秦人完全學習周代的各種制度,對先進的周文化認同感極強。禮縣出土的三件春秋型秦式鼎特征鮮明,皆使用雙合范渾鑄成形。
其中一件秦公鼎現(xiàn)存于上海博物館,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制品。此鼎立耳折沿,淺腹略鼓,平底,獸首蹄足,頸腹飾獸身交連紋,立耳外側飾鱗紋,腹內(nèi)壁銘文6字,記秦公作此鼎。經(jīng)檢測,大堡子山出土的青銅器與同時期西周青銅器的制作技藝十分類似,各種金屬比例也相近,應該是秦人在學習后或直接在周人工匠指導下完成的。秦文化陶鼎在關中各地中小型秦墓中都有所發(fā)現(xiàn),總體上看工藝簡單、粗制濫造。
陶鼎均為泥質(zhì)灰陶,圓形、帶立耳、帶蓋,三足皆為獸蹄狀足,足底外撇。外形上是為對西周青銅鼎的模擬。附加花紋已經(jīng)不存,最多在頂蓋上繪制弦紋、鋸齒紋,直徑也僅為三、四十厘米。以上就是秦國時期銅鼎的形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