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上的青銅鼎文化
青銅器文化在商周時期達到了頂峰,而鼎是青銅器之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。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部落時期,最早出現(xiàn)的陶器鼎,而其用途是烹飪,到了商周時期除了烹飪功能之外,還成為重要的禮器。而周禮規(guī)定九鼎,七鼎諸侯,大夫五鼎示人。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之中,銅鼎的數(shù)量是用來劃分階級的。
銅鼎的分類很多,最直觀的分類是圓形銅鼎和方形銅鼎。方鼎出現(xiàn)較晚,過程也最為復雜,主要作用大多是祭祀。每一個流傳到現(xiàn)代的方鼎都是國寶。其中最有名的是商代后母戊方鼎。它重832.84公斤,高112厘米,寬79.2厘米,厚6厘米。
最奇特的方鼎是商代晚期的,其特殊的面部紋飾,面部表情嚴肅,面部形象與現(xiàn)代中國人無異。他的面容至今仍是個謎。有人認為,樂器之上的“大禾”字是主人的名字,臉也是主人的形象。有人認為鼎上的“大禾”代表五谷,加上臉型是對豐收祭祀的紀念。
第二種是圓鼎,是當時的日常生活工具,主要是烹調食物。圓鼎也是現(xiàn)存最多的一種鼎,圓鼎的代表物是大盂鼎和大克鼎。圓形銅鼎的特點是開口、雙耳、三蹄足,與方鼎圓鼎相比壁薄,有很強的實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