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克鼎的歷史價值
克鼎有名大克鼎和膳夫克鼎,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銅器銅鼎,現(xiàn)在市面上見到的銅克鼎就是根據(jù)克鼎仿造而來,是上海博物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,更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。
大克鼎又稱膳夫克鼎,是西周孝王時,膳夫(官名,專管周天子的飲食)克為追述其祖父師華父而作的禮器。于清朝光緒十六年(1890年)出土于陜西扶風縣法門鎮(zhèn)任村的一處窖藏,窖藏中有1200多件青銅器,一同出土還有一套七件小克鼎,一套六枚編鐘(克鐘),另有盨二件,镈一件。
銅克鼎造型宏偉古樸,鼎口之上豎立雙耳,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,顯得沉穩(wěn)堅實。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,線條雄渾流暢。由于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(huán)繞器身,因此又叫波曲紋。該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,歷見著錄,流傳有緒,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。
大克鼎腹內(nèi)壁上銘文共28行290字,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,銘文內(nèi)容分為兩段: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,贊美他有謙虛的品格、美好的德行,能輔協(xié)王室,仁愛萬民,管理國家。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,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,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。第二段是冊命辭,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,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、田地、男女奴隸、下層官吏和樂隊,克跪拜叩首,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,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,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。
銘文用筆厚重質(zhì)樸,筆勢遒勁雄偉,形體舒展、挺拔,雖用圓筆,也有其偉岸與雍容之態(tài)度。該件“大克鼎”出土于清末金石學和金石書法鼎盛時代,故其銘文書法在當時倍受推崇,因此仿古銅克鼎也是現(xiàn)在人們喜歡購買的銅鼎造型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