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銅器銅鼎的鑄造方法
在歷史上關(guān)于青銅器銅鼎的鑄造通常采用范鑄法,也叫模范法,所以要想鑄造青銅器,得先制作模范。從考古出土資料來看有陶范、石范、金屬范等等,其中以陶范最為常見。
首先就是制模,用制作好的刮板在泥料上刮削出一個鼎的泥胎,陰干后取其三分之一放置在120°夾角的木板中,安置半圓形的兩足,將兩足之間三角形區(qū)域用泥填平以便于順利脫范,這樣模便組合拼對完成,陰干后即可使用。
模制作好了就是開始做范,制范是整個工藝當(dāng)中相當(dāng)重要的一步,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器物的外表面長成啥樣,好不好看。夯范:將模固定好,表面撒上一層黑煙灰做脫模劑,填入泥料層層夯實,脫模后修整,陰干即可。三塊范對合就是完整的一個空腔,就可以進行一個鼎的澆鑄,這就是青銅器制作的三合范鑄造。
就下來就是制作銅鼎的紋飾,這通常是在范面上進行的,首先起稿,然后畫線、挖主紋、壓底紋、貼泥條等,都是細(xì)作活。需要注意的是,刻出來的紋飾與澆鑄出來、體現(xiàn)在器物上的紋飾是反的,凸起處在器物上就相應(yīng)的是凹面。
接下來就是制芯,光有外范不行,那樣澆鑄出來是一個實心鼎,因此我們還需要制作泥芯。取三塊陰干好的泥范進行合范,因為泥范在陰干的過程中會有變形,通常無法很好的對合,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修整。隨后將搟好的泥片均勻貼在范面上,泥片的厚度即為將來青銅器的壁厚,這時將三塊范面對合,一個芯盒即制作完畢。
接下來就是鑄造,將對合好后的范與芯埋在濕沙土中固定,用坩堝將融化的合金液體(銅錫合金或銅錫鉛合金)倒入型腔內(nèi)。倒立澆鑄有很多好處,既方便合范,由于壓力的關(guān)系也會使氣孔與銅液中的雜質(zhì)集中于器底,使器物中上部充型飽滿,紋飾清晰,同時底部澆冒口形成的披縫也更容易清理。
最后就是打磨修整,銅液凝固后打碎外范,去掉內(nèi)芯,得毛坯鑄件。對毛坯件進行打磨修整,消去多余的銅塊、毛刺、披縫,這樣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即展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。